大国学:季羡林口述史 - 简体中文版
季羡林(口述)
Publisher: 新华先锋/SJPUBLISH
Summary
内容简介: 2008年"书画门"事件发生后,国学大师季羡林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,而这一次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的"私生活"。由于其特殊的身份、地位以及常年住在三〇一医院的特殊环境中,人门无法真正走近季羡林,也无法真正的了解他、认识他,他的人生、他的经历也就充满了众说纷纭的"谜团"。为了回顾自己的百年人生,给世人一个最终的交代,季羡林先生亲自致信温家宝总理,要求调山东大学蔡德贵教授做自己的学术助手,协助自己进行口述历史的工作。自2008年10月13日开始,直到季羡林先生去世前的2009年6月16日,蔡德贵教授协助季羡林先生进行口述历史的工作,先后进行口述录音75次,这是年近百岁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首次系统的、全面的、客观的、真实的讲述他的人生经历。 在口述历史的过程中,首次详细讲述家庭生活中与婶母、夫人彭德华相处的细节,留德期间与伊姆加德的交往经过,以及任教北大后被北大校花的妹妹追求的种种经历,以及人们非常关注的与前后几位秘书的交往经过,皆为首次披露。凡此种种,皆为一位百岁老人在人生最后阶段最真实感情的流露。而书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也可谓前所未有。毛泽东、刘少奇、周恩来、郭沫若、胡乔木、乔冠华、胡也频、丁玲、沈从文、郑振铎、林庚、吴组缃、老舍、梁漱溟、彭德怀、胡适、傅斯年、汤用彤、钱钟书、金克木、冯友兰所有这些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,与季羡林先生或为领袖、或为师长、或为同学、或为同事,凡此种种,皆可以从季羡林先生的口述中看到他们的身影,而众多历史人物的奇闻轶事,或可成为近现代史中不可多得的增补。 作者简介: 季羡林。山东清平人。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,1934年毕业,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。1935年秋进人德国格廷根大学学习赞文、巴利文、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。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,并应聘留校任教。1946年回国,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(直至现在)、系主任(至1983年);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,至1984年离职。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。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,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。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,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《罗摩衍那》。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,已结集的有《天竺心影》、《朗润集》以及《季羡林散文集》等。2009年7月12日逝世。蔡德贵1945年7月生,山东招远人。季羡林生前最后一位学术助手、山东大学教授、巴哈伊研究中心主任、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。曾任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副院长、《文史哲》主编。1970年3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,1982年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大学中国哲学专业,获哲学硕士学位。先后在科威特、埃及、美国、瑞士、沙特阿拉伯、以色列、日本和香港、澳门访问研究、工作和参加学术活动。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和东方哲学、宗教。主要著作有:《十大思想家》(合着)、《秦汉齐学》(合着)、《修身之道》、《阿拉伯哲学史》、《沙漠里的沉思——阿拉伯人的哲学与宗教》、《中国哲学流行曲》、《道统文化新编》(合着)、《季羡林传》、《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》(主编和主要作者)、《当代新兴巴哈伊教研究》、《季羡林师友录》,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,主编有《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》5卷、《阿拉伯近现代哲学